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调研员邵华莎到中国农科院禹城试验基地调研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2-20作者:李贝贝 温延臣来源:德州站点击量:
2023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二级调研员邵华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升东研究员到中国农科院德州实验站禹城基地调研盐碱土情况、改良过程及技术等,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霞、副局长张培强陪同调研。
袁亮副站长首先分析了全国、山东和德州盐碱地分布、利用前景和改良原则,盐碱地改良不是一蹴而就的,基本原则是“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在改良中利用、在利用中改良”。详细介绍了实验站盐碱地改良的历史和经验,(1)1966-1985年,是盐碱治理时期,这个时期的盐碱地不能生产粮食或产量极低,主要任务是让盐碱荒地能产粮,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该时期建立了“井、沟、平、肥、林、改”内陆盐碱土综合治理技术,将不能生产粮食的重盐碱地改良为亩产200公斤的粮田。(2)1986-2000年,是中低产田改造、黄淮海综合开发时期,这个时期的盐碱地得到初步治理,但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主要任务是让土地多产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研究建立了盐碱地淡化肥沃层培育、有机无机结合培肥增产等技术,将粮食产量由亩产200公斤提高至1000公斤,实现吨粮田。(3)2000年以来,是农业绿色增产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农田依靠化肥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高产体系,带来系列耕地质量、面源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主要任务是让土地产好粮,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集成良性耕层构建技术、绿色增值肥料产品开发及应用、地下-地上联动增产新技术,将粮食产量由亩产1000公斤提高至1500公斤。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漫长坚守,将不能生产粮食的盐碱荒地改造成亩产吨半粮的良田。
随后,邵华莎一行参观了不同施肥制度、秸秆还田、绿色高产创建等长期定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