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划所专家为东北黑土地保护“把脉支招”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24作者:Admin来源:王迎春点击量:
东北黑土区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东北3省1区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粮食总产的1/4左右,粮食商品率达60以上。与此同时,黑土有机碳丢失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对黑土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黑土区不同程度的出现量减质退,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为切实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2013年10月,由农业部钱克明总经济师带队赴黑龙江、吉林开展专题调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陈印军研究员、王迎春副研究员作为领域专家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重点考察了黑土保护试验监测站、农机合作社、有机肥加工厂、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等现状。
据了解,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东北四省区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保护性耕作等项目,形成了深松整地、少耕免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适合不同区域、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黑土地退化的势头。但是,一些技术措施没能很好地推广应用,“重耕种、轻养护”的局面并未得到实质性转变。
通过对东北黑土资源开发历史、利用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制约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障碍因素的研究,资划所专家认为,目前黑土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种养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体系薄弱,土地分散经营,黑土地保护机制缺乏等。为此,提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技术路线: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技术集成示范;二是发展粮豆轮作和草食畜牧业,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综合施策,治理水土流失。
此外,在哈尔滨召开的黑土地保护东北四省(区)厅局长及专家座谈会上,资划所李长生教授、王立刚研究员等专家从黑土增碳减排、有机碳目标管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提出保护黑土地的有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