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综合新闻

逄焕成、李玉义在《科学时报》撰文就我国南北方粮食生产与布局建言献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30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我所现代耕作制研究室逄焕成研究员、李玉义副研究员于2011年3月25日在《科学时报》头版发表“粮食生产“南扩北压”应是保障我国水和粮双重安全的战略选择”文章,就我国南北方粮食生产与布局等建言献策。该文从保障国家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高度,针对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现实与“北粮南运”现状,提出了粮食生产“南扩北压”的发展战略。文章指出,充分利用南方较丰足的水资源,恢复与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南方粮食生产能力与自给自足能力,适度压缩北方复种指数及减轻北方水资源与粮食生产压力,实现南北方粮食均衡生产,应是保障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双重安全的战略选择。(李华)

    [科学时报]粮食生产“南扩北压”应是保障我国水和粮双重安全的战略选择
《科学时报》2011年3月25日

    “北粮南运”的实质是从缺水的北方调水给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
    历史上,南方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从而形成“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与消费格局。之所以形成这种“南粮北运”的格局,是与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光温水资源较丰富、单产潜力高、一年多熟多收有关,这种格局也基本符合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匹配原则。?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历史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南方地区(长江、淮河以南地区)由原来粮食净调出转变为净调入区域;而北方地区(长江、淮河以北地区)由粮食生产净调入转变为净调出区域,形成了“北粮南运”新格局。这种南、北方区域粮食调运格局的改变,对稳定与提高我国整体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北方水资源安全,无疑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调整我国南北方粮食生产与布局,将有利于稳定与提高我国整体粮食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抵御北方旱灾有决定性意义。?
    首先,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极为不协调。南方占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仅占40;北方拥有耕地面积总量的60,而水资源仅占20。其次,从粮食总产量来看,2005年北方和南方分别为2.45亿吨和2.39亿吨,且近5年北方粮食总产量均大于南方。另据吴普特等统计,1990~2008年间,从北方地区调入南方地区的粮食总量年均2689万吨,约占北方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均值的12。即北方地区在水资源量占全国20的情况下,不仅要满足本地区粮食需求,同时还承担着向占水资源总量80的南方地区提供粮食。????? 粮食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大量生产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效率在南、北方基本相同,即每生产1千克粮食需要消耗1方左右水。据吴普特等计算,因连年“北粮南运”,在1990~2008年间,相当于平均每年从缺水的北方调出约234亿方的水量,给水资源相对富裕的南方,且其水调出量呈持续增加态势,年均增幅约20亿方。进入21世纪以来,其水调出量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均增幅约48亿方,2008年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大值523亿方。?
    长期维持“北粮南运”将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重北方地区水危机?
    造成“北粮南运”现实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所致。但粮食生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还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生态安全。?
    目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已十分尖锐,如果未来粮食生产总量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么,今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尖锐,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我们在华北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目前管理方式下,维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年亩产800公斤水平,每年平均需要补充灌水量为221~254方,导致地下水位每两年下降1米。长此以往,一旦持续干旱造成旱灾,北方粮食生产的安全性能下降,“北粮南运”也势必难以为继,届时甚至可能由水危机等生态问题影响到国家安全。?
    实施粮食生产“南扩北压”战略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需要?
    首先,考虑到南方复种潜力高于北方的实际,通过实施粮食生产“南扩北压”的格局调整,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南方粮食生产量,既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能发挥南方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只要国家注重南方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在水利建设上作必要的投入,就近利用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远比把北调之水用于粮食生产要实惠得多。?
    其次,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应着重从区域布局与种植制度方面,考虑加大南方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自给自足能力,发挥其年积温较高、作物生育期长的优势。例如可以在稳定目前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的同时,将1998~2006年间2500万余亩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重新恢复过来;采取行政措施,杜绝南方撂荒地;适度开发利用南方16省区2亿多亩冬闲田种植冬季作物。通过上述途径,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南方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自给自足能力,又可以减轻北方的粮食生产压力。?
    再次,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面临的旱灾风险压力均较大。从分布来看,东北部和中部黄淮海地区以高、中风险为主。从近期来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已经持续30多年的华北地区干旱问题在未来10多年内仍不会有缓解迹象。
具体来讲,对北方尤其是华北严重干旱缺水区,要积极对现有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尽可能降低高耗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抗旱节水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适度压缩复种指数。譬如可以探讨由原来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方式,改为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方式,这可能是目前改变该区域水资源危机出现恶性循环的根本性措施。?
    在上述高、中旱灾风险压力下,如若将至2020年我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任务的65继续交给北方地区来承担,除非抗旱节水技术有较大提高,否则这必将给水资源占全国总量不到20的北方地区增加更大压力。长此以往,不但北方主要产粮区水资源难以保障,也必将影响到国家整体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逄焕成 李玉义)
?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