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综合新闻

勇攀高峰,创新不止——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土壤研究团队先进事迹介绍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28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我所“我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及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研究团队(数字土壤研究团队)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
?????????“十一五”期间,该研究团队脚踏实地,辛勤开拓,勇于创新,完成了完成全国1/2地区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使得我国在高精度数字土壤研究与应用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数字土壤研究团队始建于1998年,该团队组建以来,一直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方法应用于传统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在数字土壤、耕地保育、施肥与环境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持续探索。“十一五”期间,该团队在创建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方面取得了以下两个重要进展:
    1、完成了全国一半地区1:5万高精度数字土壤
    团队通过传统土壤科学方法、数据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融合应用,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首次建立了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全国一半地区(1218个县)1:5万高精度数字土壤,其中包括土壤类型、土体构造、土壤分层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信息,可为每75亩地提供一套完整的土壤质量科学数据,这是目前我国最详尽和完整的土壤类型与肥力质量基础信息。该项工作得到了我国科技界的广泛认可,得到农业、林业、气象、测绘、环境、信息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在2010年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众多国际同行对此项成果纷纷表示赞许。目前由该团队建设完成的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已在耕地地力调查、测土施肥、沃土工程、污染源普查等多项国家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首次创建了非标准海量土壤信息集成方法,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范围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不仅工程量浩大,而且由于分县大比例尺原始图件成图标准各异、地理坐标短缺、图件资料残破、变形较大、标注模糊、幅面大小不一,工作难度也非常大,是一项开创性的科学工程。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科研实践,首次创建了非标准海量土壤信息集成方法,先后建立了多项高精度数字土壤制作技术标准与规程,创建了系列化的人机交互土壤海量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流程与工具软件,实现了流程化作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覆盖全国一半地区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并取得“土壤要素归一化分析工具”、“中国数字土壤信息系统”等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相关专利,填补了我国在高精度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标准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团队每个成员多年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该团队领军人物张维理研究员,以自己对科研前沿的准确把握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带动和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科研人员。团队组建以来,在她的带领下,科研人员本着“执着、创新、淡泊”的精神,坚守科研一线,脚踏实地,辛勤开拓,在数字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施肥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年来该团队的主体研究内容为基础性工作和技术研究,产出主要为基础科学数据、技术规程等,在目前我国科技界对这类工作评价标准较欠缺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十多年来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始终以国家目标、农民需求为己任,默默耕耘在农业科研一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