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姜文来:建立“利水型社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31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 去年北方大旱,今年西南大旱,但有专家预测,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趋势,未来几十年间降水量会略有增加,旱涝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也将增加,强度会加大。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加剧等现状,让我们对水利工程更加依赖。要想让水利工程给我们带来更多利益而不是祸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指出,我们需要建立“利水型社会”。
我们对水的伤害很严重
“水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长久以来我们重视水利,但在对待水的问题上,我们一直是索取大于回报,不知不觉中对水造成极大的伤害。”姜文来告诉记者,我们对水的伤害主要表现在水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甚至部分水已经失去了“生命”,成为“毒水”戕害生命与赖以生存的环境。
他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2008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7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除了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外,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Ⅳ类以上为22个,占79,特别是劣Ⅴ类为11个,占39.3,如滇池、太湖、巢湖的水质总体为Ⅴ类以上。
而江河的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磷、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和铜的污染;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阻塞了江河奔流,破坏了野生动物发育、产卵、繁殖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围绕水生存的生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从“水利”到“利水”
最初的“水利”指的是“捕渔之利”,姜文来告诉记者,现在“水利”被定义为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调配和控制,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体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渔业等。
所谓的“利水”就是人的行为和规范至少不对水造成伤害,关爱水的健康、维护水的健康。人与水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与水高度和谐的社会,是在充分利用水利的同时,对水充满关爱,是“利水”的社会。
“利水型社会”就是对水友好型社会,无论是直接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从事涉水的相关活动,都要对水友好,是将对水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的社会。“绿化”水利行为,实施“绿色水利”。所谓的“绿色水利”,就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过程中,保护环境且节水高效利用的行为和文化。水利工程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也对水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这与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水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把水当做人的生命共同体
姜文来认为,建立“利水型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们首先应建立“利水”的观念,将水视作有生命的物质,是人的生命共同体。当人对水不得已造成伤害的时候,应该主动对水进行合理的补偿。
对此,国家应建立惩罚奖励机制和科学补偿机制。对于“利水型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组织,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利益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如上下游地区,由于上游地区利水行为导致丧失了发展机会,下游获得好的水资源获得额外的收益和经济的发展,下游应该对上游进行适当的补偿,建立人与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由“水利”到“利水”再到“利水型社会”建设,是建立与水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未来幸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