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4个研究团队进入中国农科院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30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 继植物营养与肥料科技创新团队进入中国农科院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之后,我所又有农业遥感、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和土壤学4个科技创新团队进入中国农科院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农业遥感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清波研究员。团队共有固定人员22人,其中科研骨干11人,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6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1人。团队人员平均年龄36岁。
团队依托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呼伦贝尔国家重点野外站和廊坊农业部重点野外站等科技平台,具有国内先进和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已形成以全国农业遥感监测网络为应用平台的农业遥感研究中心。团队将以农业遥感前沿领域的农情遥感、灾害遥感、草地遥感和土地利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着力建设一流的农业遥感科研团队,建立从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到技术应用的农业遥感创新体系。
团队组建以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948、农业部委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任务。目前在研课题合同金额达3000多万,人均经费150万元。近几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0余项。
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任天志。团队共有固定人员15人,其中科研骨干9人、辅助人员6人。团队人员中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8人,科研骨干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平均年龄43.2岁。
团队依托国家级野外台站“土壤肥力监测网”和2个农业部重点野外台站迁西站和昌平站、“全国种植业污染源普查监测网”等科研平台,立足研究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重点在农业区域布局与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推动农业资源环境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农业区域发展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争在农业污染源普查和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获得较大进展,取得突破性成果。造就一支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业资源环境科研创新队伍,在农业区域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十五”以来,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948、农业部委托课题、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任务,合同金额约1.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
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金霞。团队共有固定人员1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0人,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4人。
团队依托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检测中心,结合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等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重点开展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评价、发掘和利用研究,着力解决土壤地力保持和恢复、农业环境保护和修复、农作物安全生产和食用菌生产中的微生物高效利用的基础问题。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一支具有明显特色和较强优势的农业微生物资源科研创新团队,使农业微生物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土壤学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维理。团队共有固定人员17人,流动人员1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11人,中国农科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2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 团队依托国家土壤肥力长期试验网和院土壤质量重点实验室,将利用现代土壤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立足解决涉及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土壤质量等问题,实现土壤健康、肥沃、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粮食安全、环境安全保驾护航,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农民增收服务,打造一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在耕地质量演变、土壤碳库提升、污染土壤修复、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耕地质量评价等科研领域发挥本团队在全国的引领作用,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建成土壤质量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