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综合新闻

我所举办胡济生研究员九十岁寿辰庆祝活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29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 2008年12月30日上午,所党委和所工会共同组织举办胡济生研究员九十岁寿辰庆祝活动,中国农科院退协办领导、我所当年与胡先生一同工作过的离退休同事李元芳、陈廷伟、张镜清以及所菌保中心、工会、党委的代表参加了胡先生的九十岁寿辰庆祝活动。徐晓慧同志代表研究所送去了花篮和生日蛋糕,并转达了所领导对胡先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院退协送了一幅长寿画。庆祝活动充满欢乐、温馨的气氛,老寿星胡先生激动地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谢谢大家”!

    胡济生研究员生于1918年1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人。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助教,后转入广西农事试验场任技工,1943年任重庆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技佐,1945年10月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实习,1946年以后任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解放后历任华北农科所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织成员,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胡济生先生是我国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土壤微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五十多年的科研活动中,开展了多项创造性工作。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我国最早将根瘤菌接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创者之一的胡济生先生首先将花生根瘤应用于农业生产上。成功研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菌剂生产工艺及使用方法,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和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并首先肯定了花生根瘤菌在我国的增产效果。据1392个试点资料统计,接种花生根瘤菌的增产幅度为12-25,从而确定了使用花生根瘤菌是提高我国花生产量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使我国花生接种根瘤菌的面积和效果居世界首位。

    20世纪70年代,胡济生先生率领课题组选育出夏大豆根瘤菌优良菌株“005”,其固氮效率、侵染能力及增产效果均优于当时美国商品菌株,特别适用于我国黄河流域及南方各省推广应用,并证明了“005”菌株的血清型是一种新的血清型。1979年此项成果获中国农科院技术改进三等奖。1975年,胡先生与课题组一起开展的大豆根瘤菌血清型分析、结瘤竞争、不同血清型大豆根瘤菌的侵染动态以及田间分布测定等方向研究工作,填补了空白,奠定了我国大豆根瘤菌血清型和血清学技术的生态学研究基础,并于198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0-1981年,胡济生先生在美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与美国同行首先发现与大豆共生的快生根瘤菌,并于1982年双方联名在《Science》上发表并确认了快生大豆根瘤菌,为根瘤菌分类学及资源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82-1990年,我所开始收集并鉴定了405株我国特有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从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生产菌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并取得良好效果。1990年,“快生大豆根瘤菌资源的收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大田增产效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中华大豆快生型根瘤菌资源分类、血清型、质粒和共生特性”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济生先生是我国最早倡导土壤养护、培肥的学者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极力倡导秸秆盖田减耕以积累土壤有机质、保护土壤肥力,多次建议并组织土壤微生物研究室的科技人员从事秸秆盖田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1972-1984年胡济生先生深入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藤县基点,在冬小麦、夏大豆种植方式下连续秸秆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盖田和秸秆翻压还田的微生物效应存在差异。秸秆盖田与翻压相比能减缓土壤微生物活动,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覆盖层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在129次田间试验中,增产5以上的试验数占总试验的70.4,平均增产9.8,该项目在1985年和1990年分别获中国农科院技术改进三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秸秆覆盖、节水技术”现已被农业部、水利部确定为农业节水大面积推广项目。

    胡济生先生在研究过程中创造了多项微生物培养、监测与应用的简便方法,主要有:巨大芽孢杆菌大缸培养法;大堆固氮菌培养法及其质量检查法;酒瓶培养并测定豆科共生固氮效率法;开口法、液培法培养根瘤菌及质量检查法;简易测定豆科作物的结瘤方法——“塑料袋水培法”;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简易测定法;大豆共生固氮的评价——固氮指数测定法等。

    胡济生先生所独创的研究方法为农业科学与生产实践相合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

    胡济生先生长期坚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开展农业科技工作,他不断总结下乡工作的经验,提出“乌兰牧骑”式的工作小分队下乡,科技人员只带一个压力锅、一个显微镜油镜头、一些必备药品,走进农村和农民结合,就地生产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微生物制品和肥料,为农业生产服务和普及农业微生物知识,起到了良好作用。(徐晓慧)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