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新华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服务政府精准决策及农场智慧管理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30作者:记者李楠来源:新华网 03/28 17:03:32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楠)3月26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情信息空天地高精度高时效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举行。会议由资划所所长吴文斌主持。

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会议。项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以及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刘海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周清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霍治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健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贵军为咨询专家。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领导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进行了解读,对项目的具体执行提出了要求,强调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把握政策要求、强化履职尽责,切实做好项目推进的各项工作,为保障我国关键农情信息高精度高时效智能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会上,项目负责人杨鹏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该项目将以服务政府农情信息精准决策及农场智慧管理为研究主旨,探究高分辨率观测背景下主要农作物关键农情信息的遥感机理,突破大规模农情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瓶颈,构建智能农情大数据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农情信息高精度高时效监测、农田“四情”主动智能巡查和异常状况预测预警。随后,5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从研究背景与课题概述、研究内容与技术指标、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课题成果与指标评测、年度计划与工作进展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项目咨询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一致认为在工厂化农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主要农作物大规模农情信息“监测精度低、响应时效差、系统不智能”三大问题,开展空天地一体化融合及协同感知技术、复杂场景下农作物智能识别与高精度制图技术、农作物高精度产量品质智能测报技术联合攻关和智能农情大数据数字孪生系统研发,形成我国东北一熟规模化、黄淮海两熟规模化、四川盆地两熟集约化、长江下游两熟集约化农情监测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据悉,“农情信息空天地高精度高时效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2022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由资划所牵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0家农情信息监测和农业遥感研究领域优势单位共同攻关,以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综合空(无人机)-天(卫星)-地(传感网)监测平台的优势,在示范园区、辐射市县和粮食主产省三个空间尺度,以“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定量解析-智能测报-智能应用”为研究主线,开展复杂场景全口径农田地块与作物类型智能识别、农情信息空天地一体化高效智能感知、农情参数高分遥感机理模型与定量解析、地块级农作物高精度产量品质智能测报、智能农情大数据数字孪生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等5个课题方向的研究。

据了解,项目负责人杨鹏研究员、课题一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晋、课题二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淼、课题三负责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晓宇、课题四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姚霞、课题五负责人资划所研究员段四波,以及项目组骨干6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张欣烁】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