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提升小麦单产在行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2-16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舒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3-02-14 19:55点击量:

2023年2月12日,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试验站2023年工作启动会议在山东临邑召开,德州试验站站长袁亮、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董锋、副局长邢甲光和陵城、乐陵、宁津、禹城等示范县负责人和骨干参会。会议围绕推技术提单产增效益的工作重点,系统分析了制约小麦单产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增产关键技术、技术落地的保障措施,并针对冬季旱寒双害、小麦发生大面积冻害、个体生长量不足等状况,制定了镇压-保墒-促根-促早发,早管理-追施氮磷肥等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向农民传播小麦管理技术,助力夏粮丰收。

会议认为,2022年,德州小麦单产468.12公斤/亩,全省最高;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达667.09公斤,临邑县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示范区高产竞赛地块小麦亩产达839.2公斤,打破德州市小麦单产纪录。从产量上看,有高产的亮点,更有中低产的底色。未来提单产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应该是“三步走”:推动中低产大面积向高产转变;高产水平下的稳产水平提升;高产再高产。

会议分析,小麦单产提高的制约因素包括:适宜区域土壤气候特点、抗逆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缺乏;长期旋耕,犁底层变浅,不利于根系生长,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差,抗旱、抗涝、抗倒能力不足;土壤肥力基础亟待夯实。

小麦增产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筛选和培育抗逆高产小麦品种,适期晚播,防止旺长,减轻病害;土壤是作物的家,深松深耕,打破犁底层,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生条件;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特点,给作物提供适合其胃口的小麦专用新型肥料;建立和推广深化肥沃层、地下-地上联动绿色增产技术,进一步保障高产稳产。在以上思路框架下,德州综合试验站将在各示范县推广小麦“4422”绿色高产技术模式,即,四新: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新农机,四抗: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热风,两活:活杆成熟、提高根系活力,两优:产量优、效益优。通过建立百亩示范→万亩推广→百万亩辐射技术推广模式,推动技术落地。

德州耕地集中化是大势所趋。记者在会议中了解到,有些年龄较大的农户,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种地心里踏实,不愿意离开土地,但是因年龄大,身体条件不允许其进行全程管理,这些农户有土地托管或半托管的意愿;年轻人多选择在城里生活,不愿意种地,这些人则倾向于流转耕地。总结起来就是:愿意种地的搞托管,不愿意种地的搞流转。由此,德州试验站在临邑县兴隆镇中兴农场建立了小麦绿色高产示范基地,通过建立小麦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平台、逐级示范推广模式,探索建立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落地保障新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把试验从科研单位搬到田间地头,让种植大户直接参与到技术试验中来,既能学到新技术又能亲身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效果;农场可承担技术示范培训的功能,用看得见的方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给农民算好经济账,辐射带动效果好。努力能打造小麦推技术提单产、增效益模板,为其他区域及作物增产提供经验参考,为我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做出贡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舒)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