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光明网】扎根草业,成果开花 助力农牧民致富增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5作者:来源:光明网 2022-11-30点击量:

为落实中国科协关于《“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总体部署,中国草学会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服务各领域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开展学会会议、技术培训、智库建言等活动,推动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自然资产保值增值,促进草地资源的和谐发展。

中国草学会,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在科协的指导下组建“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服务团由学会秘书长张英俊担任团长,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牧草产业体系服务站、重点企业等70余名专家参与,涉及牧草栽培种植、动物养殖饲喂技术、草地生态修复、新品种应用等领域,服务团专家扎根地方草业,在战略层面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引领草业发展方向。

以技术需求为导向促成果研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殷国梅博士及团队,长期致力于草地资源、生态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在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利用模式、草地放牧管理方式及草畜平衡、退化草地恢复与治理、家庭牧场模式研究、人工草地栽培、优良牧草引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为规范大麦复种饲用燕麦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饲草产量及效益,团队根据地方需求研制了大麦复种饲用燕麦种植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在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锡林郭勒等地区已经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提高了饲草产量,减少了水、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避免生态危害,繁荣沙区经济,保护我区中部城市群和首都北京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效益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科研-推广新模式促成果落地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站长、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常务副站长及牧草育种与栽培加工的带头人徐丽君博士,依托牧草体系开放窗口与国家站创新平台,建立起一支长期稳固的科学研究-技术集成-模式推广的团队。团队成员由呼伦贝尔学院、林业和草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鄂温克阳波畜牧业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组成,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一棵草一张网”的新研发模式。这张网集结着从国家团队+地方团队+企业团队的各类科技人员,将团队成员技术专长与解决生产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时聚时散,网格式作业。团队指导企业和种植大户规模化苜蓿种植,提高了荒地盐碱地植被的盖度,在草原生态保护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准制定助推科技成果迈步新台阶

呼伦贝尔学院肖燕子博士带领牧草栽培与加工高效利用创新团队,从事牧草栽培育种、草产品加工与贮藏、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团队制定《饲用燕麦青贮技术规程》和《饲用大麦青贮技术规程》地区标准,研发燕麦高产高效栽培、优质燕麦青贮饲料发酵等技术,推广企业实施,提高了呼伦贝尔饲草资源的利用率。

科技与标准化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不断提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产学研融合作用,加大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降低农牧民饲草成本,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带动当地的草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