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北方草甸草原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新技术获得突破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29作者:记者胡璐、于文静来源:新华社 2021-10-28点击量:

  10月21日至27日,北方草甸草原生态修复与智慧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亮相。这是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取得的重大突破。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闫瑞瑞28日介绍说,我国北方草甸和草甸草原是北方牧区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承载力最大的草场,在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气候变化、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北方草甸和草甸草原出现普遍退化倾向,而国内还缺乏针对性的退化评估标准和恢复理论,应用上没有形成相关治理技术体系与模式。

  为了加强草原生态恢复,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针对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及有效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着重开展了我国北方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系统性修复、退耕地快速重建等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智慧牧场管理等生态产业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历经5年的联合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天然割草场植被土壤定向修复技术、退耕地修复与快速重建技术、智慧生态牧场技术等。

  其中,天然割草场植被土壤定向修复技术,是针对研究区天然割草场退化影响冷季饲草供给的现状,集成了草原植被和土壤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研制了天然割草场植被修复、土壤培育与长效利用技术与模式。

  退耕地修复与快速重建技术,是针对天然草原退耕地快速修复,研制牧草高产栽培利用技术模式,包括乡土牧草品种选育、群落结构优化、水肥一体化管理、低损耗收获与牧草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智慧生态牧场技术,则是基于3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牧场监测与智慧管理,实现牧场环境信息自动感知、草畜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全产业链智慧决策。通过搭建智慧牧场云平台,即时获取牧场植被生长、家畜放牧等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等实时推送给牧民,为草畜精准生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闫瑞瑞表示,在呼伦贝尔、科尔沁等北方草甸及草甸草原地区,已建立生态修复和现代化生态草产业示范基地及各类示范牧场,开展大面积项目技术应用示范,使天然草原产草量增加2.5至3倍,优良牧草比例提高5至10倍,效果可保持5至7年。退耕地栽培草地平均产量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智慧生态牧场技术的实施,大幅提升牧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草畜生产效益15%至20%。(记者胡璐、于文静)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