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中国水利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23作者: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06-22点击量:

  编者按:当前,我国北方主要江河特别是黄河来沙量锐减,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演变,这些都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守好一汪碧水。今日,本报推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主题报道之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详见今日第四版。尊重自然规律涵养水源

  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对国家水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保护水源涵养。水源涵养区是水资源保护的一个特殊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我们要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前提,能不干扰就尽可能不干扰,将没干扰或者干扰小的地区封育起来是最好的保护。其次要以自然力为主辅加人工力量。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水源涵养区,也要充分利用大自然力量恢复,合理地加大人工力量力度。人工辅助仍然要十分注意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系统的治理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切莫再造一个人工的水源涵养区。第三要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受益地区应该给予水源涵养区合理的生态补偿,补偿的额度应该高于其为了保护水源付出费用及其机会成本,以提高水源涵养区保护的积极性,建立上下游和谐的关系。第四要努力将绿色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优良,但经济欠发达。寻求有效的涵养途径,既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增加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又保护好生态。国家和受益地区要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予以协助,建立和谐的流域关系。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