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科研动态

“典型流域主要农业源污染物入湖负荷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在宜兴举办现场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09作者:雷秋良来源:碳氮循环与面源污染团队点击量:

    2017年8月6日,我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典型流域主要农业源污染物入湖负荷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江苏宜兴举办现场会。莲花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是该项目三个示范区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负责整体设计与技术支撑,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牵头组织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示范区设计坚持了项目组提出的“以面治面、高效生态、循环利用、区域调控”的基本思想,充分依托区内田、沟、塘系统,以“控水”为主线,全过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农田尾水处理、综合调控利用与管理示范工程等,各项工程间紧密衔接,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监测表明,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沼液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区域氮、磷排放负荷削减30%以上。
    与会专家对示范区设计和建设运行状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农业部科教司原副司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王衍亮与会指出,莲花荡示范区充分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特点,突破了以往单项技术、单项工程治理的局限,实现了三大农业污染源系统化、集成化、生态化防控,是践行农业绿色发展、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典范。农业部科教司资源环境处处长闫成建议项目组进一步强化科技与产业的紧密融合,抓紧提炼、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促进研究成果在全国类似区的推广应用。项目首席科学家任天志研究员对农业部科教司的长期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对项目下一步验收结题工作进行了部署。
    据悉,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典型流域主要农业源污染物入湖负荷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3年启动。项目以洱海流域、三峡库区和太湖流域作为我国高原区、丘陵山区和平原水网区等不同类型湖泊、水库的典型代表,以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示范区,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湖负荷估算方法,研发、集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形成适合我国不同类型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成套技术、操作规范并进行区域性示范,为农业面源污染评价与科学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一处处长郑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原所长刘保存、我所金轲副所长等领导和专家也到会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等参加单位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我所碳氮循环与面源污染团队首席科学家刘宏斌主持会议。

11.jpg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莲花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22.jpg

上海交通大学李旭东副教授现场介绍示范工程实施情况

33.jpg

 与会专家研讨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