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科研动态

《人民网》:习近平"三个着力"促湘发展 打赢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10作者:Admin来源: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团队点击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9日电(万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听取代表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自十八大以来,继2013年视察湖南后又一次对湖南的改革发展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习总书记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等许多新论述。多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体现了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讲话也表明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并没有放松。
    把握好“五对关系”: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直到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可以说,总书记绘就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昨日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再次就这一重要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论断,并要求把握好这“五对关系”。他还指出,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总书记提到的把握好这‘五对关系’各有侧重,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把握好“加法”和“减法”,主要指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进行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把握好当前和长远,主要谈“供需”,一般需求管理更强调近期,而供给管理更强调长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主要围绕改革的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指出我们推进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指的是改革的着力点,当前主要矛盾是调结构,结构调整好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针对的是政府简政放权,供给是企业供给,不是政府供给,政府应该促进微观主体的活力。
    再谈扶贫开发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对减贫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同样的投入和方法,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2013年11月3日,湖南省花垣县,面对新时期扶贫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这一立足于中国贫困地区实际的创新理念和伟大创举,成为指导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的战略思想。
    此后的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述了扶贫、脱贫的深刻内涵。在昨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湖南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的指导意见。其中,围绕“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指出,“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贫困人口减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洪民曾撰文指出,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为农村地区消费力的提升、国家经济内需的提振起到支撑作用,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习总书记在昨日的讲话中,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谈起,围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落脚于“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主题。他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回顾多年政府工作报告,“粮食安全”在“三农”问题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生生导师姜文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2014年报告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报告提到“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尽管今年的报告没有直接提及“粮食安全”这一词汇,但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很重视,而且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国家对粮食安全并没有放松,不是没有重视,而是重视的角度有所不同。”姜文来谈到,以往关于粮食安全,我们更注重数量安全,注重粮食生产的数量,对粮食生产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关注不足,如今粮食安全观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粮食结构方面进一步细化。他指出,国家将更加重视持久性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数量上整体上没有问题,但在结构上存在失衡,必须对粮食结构性调整,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国家对粮食结构进行调整,是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让粮食安全站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从更长远的角度,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角度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样更会持久和稳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