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科研动态

“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2-19作者:Admin来源:肥料及施肥技术团队点击量:

    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成果揭晓,资划所曹卫东研究员课题组成果“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获得一等奖。
    该成果针对南方稻田冬闲田大量存在的现状,以绿肥为技术手段,以冬闲田削减、化肥减施、耕地质量提升、稻米清洁生产为主要目标,组织南方八省区开展了大规模联合试验示范,建立了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的完整技术体系。成果有力支撑了水稻轻简高效清洁生产,推动了种植业健康发展,夯实了稻区绿肥科研基础。
    1、丰富了稻区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建立了绿肥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挖掘了稻区生产中濒临消失的种质资源。在有关省份建立了6个品种资源圃,引进、整理和评价种质资源1500多份次,初步建立了稻田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库,认定了7个紫云英新品种。
    2、突破了限制稻田绿肥作物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研究、创新、确立了绿肥作物多样性种植、水稻机械收割留高茬迟播紫云英、紫云英轻简高效播种及收种、绿肥作物专用肥及根瘤菌、绿肥与稻草碳氮互济、绿肥-水稻肥料运筹、紫云英生产沼气等技术。
    3、组装集成了基于绿肥的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了15项稻田绿肥生产利用技术规程,形成了以提升水稻高产稳产能力的绿肥生产利用、基于绿肥的稻米清洁生产养分管理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4、明确了绿肥在南方现代水稻生产中的贡献及作用机制。多点联合定位试验明确了绿肥可替代20~40化肥用量,水稻产量提升10以上。剖析30年长期试验,揭示绿肥提升稻田生产能力的主要机制是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环境。
    5、搭建了面向未来的科研平台和队伍,科研产出显著。建立了稻区绿肥核心试验区14个,设置了一批定位和特色试验研究。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2万多人次。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新品种认定7个、新产品登记3个、专利授权5项。
    6、应用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累计示范及推广面积571万亩,增产稻谷17.4万吨,节约氮磷钾肥(折纯)2.5万吨,增效5.37亿元。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产鲜草937万吨,生物固氮量约1.8万吨、固碳(CO2)153万吨,增加土壤有机碳固持3.3万吨。生物固氮可省电3982万千瓦时;节煤6.0万吨,可减少CO2排放15.6万吨。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