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科研动态

我所首个“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获准立项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31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2010年5月21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立项工作会议”,由唐华俊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我所牵头,联合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获准正式立项(编号为2010CB951500)。这是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在“气候变化对粮食、社会经济、人口健康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重要支持方向中唯一获准立项的项目,也是我院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首个获准立项的项目。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带,全球气候变化将促使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热资源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变化,诱导粮食作物品种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抗逆性改变,加剧局部地区的灾害要素形成,因而对我国粮食产量、种植制度、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过程,摸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不仅是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保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使粮食主产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履行国际职责的需要,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领域和众多相关学科理论方法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和支撑作用。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项目将围绕国家重大需要,尤其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国际气候谈判与责任等,以气候变化为驱动因素,以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为对象,以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重点作物,运用作物生长模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型、区域实证调研、野外试验观测、实验室分析、遥感定量反演、GIS空间模拟等现代技术途径,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从粮食生产系统的资源要素、生产过程、农业灾害和产出要素角度出发,揭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途径和影响过程,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空间模拟评价模型,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及各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时空演化趋势,量化测定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国家进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制定我国气候变化农业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技术支持。
    项目设置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影响机理研究、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种植制度与区域布局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气候变化介导的农业灾变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气候变化驱动的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空间数值模拟预测研究”四个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水土气资源要素时空变化的作用过程,(2)气候变化诱发的粮食作物品种、基因资源抗逆性和生长发育特征变化及其对品种改良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作物种植制度与区域布局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4)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害时空格局消长动态和大规模流行暴发生态学机理,(5)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旱涝等气象灾害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6)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区域平衡、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技术体系。项目执行期从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
本项目的启动将大力推进我院在全球变化领域相关基础研究的发展,有力推进我国气候变化农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进步。
    据悉,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科技部启动实施的第五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主要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履约、国际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行动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
—杨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