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走向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27作者:Admin来源:点击量: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逐步从过去仅注重提供农产品,向多功能化与技术化方向发展,其走向表现为:
一、从生态破坏性产业向生态保护性产业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实施围湖造田、毁林造地、毁草造地、过度利用水资源,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问题、土地沙化问题、旱涝灾害加剧的问题、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问题等。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农业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中城市郊区,人们对农业生态功能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农业产品生产功能的要求。
二、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变
过去,农业的功能主要是单一的生产功能,即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农产品。但现在,人们显然已不满足于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即不仅需要农业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农产品,同时,还要为人类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并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农业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农业所担负的任务却越来越重。
三、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转变
随着农用水土资源的不断减少,依靠自然式农业已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将不断地发挥科技优势,用高效设施化农业替代低效自然式农业,以提高单位土地的承载能力。如作为一种半设施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单产;日光温室大棚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产出,并使某些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即扩大了农业生产的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化农业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发展设施化农业将成为解决我国农业水土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从传统灌溉农业向技术型节水农业转变
水是农业的命脉,发展灌溉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基本保障。传统的农业灌溉主要是渠道式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因单次灌水量大,所以灌溉后土壤墒情保持时间较长,并有助于地下水的补充,同时,灌溉设施一次性投资要求较低。但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和灌溉耗能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传统的灌溉方式已不适宜我国,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的状况,需要通过综合性科技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五、专业化农业与多样化及混合农业并存
专业化农业是指生产单位根据自己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等)和市场需求,实施专业化生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专业化,即根据区域优势,一个地区生产一种主要农产品;二是企业专业化,即根据自己的优势,一个企业(包括农场和农户)专门生产某种优势农产品;三是作业专业化,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分别由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专业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发挥技术优势,所以实施专业化生产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样化农业是指一个区域或一个企业或一个村庄或一个家庭同时种植多种作物,或饲养多种畜禽品种;而混合农业则指一个家庭,或一个农场同时发展种植与养殖业,甚至同时发展种、养、加、运、销,或其中的某部分。多样化农业和混合农业的优势是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不宜发挥技术优势,其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我国的农业将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其主要表现: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还很弱,其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大,包括旱涝灾害、风雹冷冻灾害、病虫灾害,以及外来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灾害。二是市场风险很大。
由于我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弱化风险,往往选择多样化农业,或混合农业。而那些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的生产者,为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往往选择专业化生产。
六、规模化农业与小规模兼业农业并存
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小规模兼业农业,这种农业自身不可能创造很高的收入。其原因:一是规模小,应用高新技术的成本高,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升;二是农户兼业以季节性打工为主,农民工难以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熟练劳动力,收入水平提高受到限制;三是小规模兼业农业难以吸纳大的资本进入。
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各地均在大力提倡发展规模化农业。然而,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在大部分地区,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从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农业是未来我国农业的方向,但进展不会很快。规模化农业与小规模兼业农业将长期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