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9-27作者:来源:点击量:
高巍,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侧耳类品种改良岗位成员,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子课题、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项目和课题,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体系侧耳育种岗位、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物种资源保护(农作物)等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2015年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第4完成人),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
学习经历
2009年9月-2014年1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育种,博士
2004年8月-2007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硕士
2000年9月-2004年7月,沈阳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7年6月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科研项目
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BAIC03-202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白灵侧耳生长周期性状的关键基因发掘及功能验证 (31701979,2018-2020)主持
973项目课题子课题侧耳属物种系统学研究及物种遗传多态性与农艺性状关联性研究 (2015-2018)主持
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经费重点项目 Pleurotus eryngii (刺芹侧耳)三个变种的物理和遗传图谱比较研究(647-46,2014-2017)主持
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重大平台项目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蘑菇育种联合实验室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2018-2020)主持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侧耳类品种改良 CARS20(2008-2020)参加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课题 特异食用菌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 D151100004315003 (2015-2017),主要执行人
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 白灵菇新品种配套栽培和菌渣利用技术集成示范 20170154 (2017),主要执行人
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 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品种鉴别与菌种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FT2014-03-01 (2014-2017) 主要执行人
双孢蘑菇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技术合作 5219 (2017-2020),主要执行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食用菌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快速检测等研究 2012BAD16B03-02 (2013-2016) 参加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人工栽培食用菌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 2008BADA1B02 (2008-2010)参加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 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与菌种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 3-27 (2007-2011),参加
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 食用菌优异种质与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引进与创新 2006-G11(A)(2006-2010)参加
代表性论文(第一或共同第一,通讯作者论文)
1 Zhang, Y., Huang, C., van Peer, A. F., Sonnenberg, A. S. M., Zhao, M., & Gao, W. (2022). Fine Mapp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Gene PcTYR , Involved in Control of Cap Color of Pleurotus cornucopiae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88(7), e0217321. 共同通讯,JCR一区
2 Zhang Y, Wu X, Huang C, Zhang Z, Gao W* (2022).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igments from oyster mushrooms with black, yellow and pink caps. Food Chem,372, 131171. 通讯作者,JCR一区
3 Zhang Y*, Gao W*, Sonnenberg A, et al. (2021). Genetic linkage and physical mapping for an oyster mushroom ( Pleurotus cornucopiae )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for cap color. Appl Environ Microbiol,87(21), e0095321. 共同第一,JCR一区
4 Gao W*, Qu J, Zhang J, et al. (2018).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Pleurotus tuoliensis integrated with physical mapping of the de novo sequenced genome and the mating type loci. BMC Genomics, 19(1),18. 第一,JCR一区
5 Gao W*, Baars J, Maliepaard C, et al. (2016). Multi-trait QTL analysis for agronomic and quality characters of Agaricus bisporus (button mushrooms). AMB Express,6(1), 67. 第一,JCR二区
6 Gao W*, Weijn A, Baars J, et al. (2015).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for bruising sensitivity and cap color of Agaricus bisporus (button mushrooms). Fungal Genet Biol,77, 69-81. 第一,JCR二区
7 Gao W*, Baars J, Dolstra O, et al. (2013). Genetic variation and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of bruising sensitivity in Agaricus bisporus . PLoSOne,8(10), e76826. 第一,JCR二区
8 高巍, BAARS Johan JP,DOLSTRA等.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ruising sensitivity of button mushrooms ( Agaricus bisporus ). 菌物学报,2016,11:1375-1386. 第一作者
9 张妍,黄晨阳,高巍.食用菌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19,17(04):229-239. 通讯作者
10 张妍,邬向丽,黄晨阳,高巍.金顶侧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评价[J].北方园艺,2018(11):151-157. 通讯作者
获奖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2017,第4
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食用菌菌种资源及其利用的技术链研究与产业化应用”,2015, 第4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82108761,邮箱:gaowei01@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