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媒体报道

【黄河网】为人与自然和谐持续构筑根基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1-08作者:姜文来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2020年01月04日点击量: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下5件大事令人印象深刻。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部流域立法。草案从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绿色发展、法律实施与监督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制度和措施规定,专门设立了对破坏生态系统行为和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等。长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长江“病了”。长江保护法将是一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有利于促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启动实施。该法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共7章99条,包括顶层规划、标准制定、普查和监测,未污染土壤的预防与保护,农用地分类管理、风险管控与修复,建设用地的风险管控与修复等,同时还规定通过普查等掌握土壤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根据土地的用途和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土壤污染。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8个督察组分别对福建、上海等6个省(市),以及中国五矿、中国化工两家中央企业展开督察,这是环保督察工作首次向央企覆盖。在第二轮督察过程中,督察组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各地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以大环保的视野来推动督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在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基础上,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悄然提速,将垃圾分类提到了城市管理的重要位置。 

此外,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1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使用一氟二氯乙烷为发泡剂生产冰箱冷柜产品、冷藏集装箱产品、电热水器产品……这些举措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同程度地改善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2019年环保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纵观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大事,具有以下4个特点。 

首先,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长江、黄河是我国最大的两条江河,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都十分重要。但她们都不同程度地“病”了,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到亿万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甚至立法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两条江河成为人民的幸福河,造福人民。继推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后,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和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这在黄河治理、保护、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必将在人民治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努力打赢污染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轴,也是各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开战以来,我国环保领域倾其全力投入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污染由来已久,积重难返,新的问题和挑战依然艰巨,必须建立可持续污染防治机制,才能持续地夺取污染攻坚的不断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等都是从法律、监管和行动上建立污染防治攻坚可持续推进机制,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保卫人民健康生活环境的战役,其任务艰巨,其意义深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环境基础,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三,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主体既有政府、企业,也有从事生态环境相关工作的人员,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公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受益者,也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比如,每个人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就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分贡献,这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福泽子孙后代。《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完善和实施,让公众在项目建设方面更有发言权,弥补了项目是否上马缺乏公众声音的缺陷,让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行为更规范,有利于项目建设与公众的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充分发挥中央环保督察利剑功能。我国已经建立了环保督察制度。2018年,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河南等10个省份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同步安排相关领域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树立起了环保督察的权威。2019年,环保督察工作首次向央企覆盖,表明环保督察逐步走向无死角,有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央企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中央环保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把利剑,直刺环境污染沉疴,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是“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启之年,是我国发展史上特殊的一年,肩负特殊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会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一系列工作。 

首先,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将谱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水利部门积极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做为做好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思想内涵、深远的战略考量。对于黄河而言,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做到确保大堤不决口、确保河道不断流、确保水质不超标、确保河床不抬高。对于全国江河而言,要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其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治污染是我们长期的重任,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保障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提升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蓝天、绿水和净土的战斗将持续进行。在“三州三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将配合脱贫攻坚联合作战,在环保方面为脱贫做出贡献。在国家特别关注的重点区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长三角,国家将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保护,在保护其环境的同时,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第三,垃圾分类将向深度和广度扩展。2020年,垃圾分类在重点城市向深度推进,年底前在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同时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向更多的城市推广。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居民如何按类将垃圾分离出来,还涉及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综合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与广大民众生活休戚相关,需要对民众做大量细致工作,同时投入资金建立配套的处理利用系统,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促进垃圾分类可持续健康推进。 

第四,强监管重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面广,加强监管、用制度和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必要,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2020年,将继续完善环保的“党政同责”和“终身追责”等配套机制,中央督察将督促各级党委政府遵循环保法规要求,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加速环境问题根治。 

回首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202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令人期待。为了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共同目标,我们每一个人也要继续添砖加瓦,为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根基、为人与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打印』『关闭